微时代来临 微教育如何扬长避短?
微博客、微语录、微交流,在互联网这个“微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凸显出信息传播便捷、快捷的特点,给人们思想带来正向与反向“微熏染”。在越来越多青少年触网的同时,对他们的教育面临哪些问题。不少网友针对青少年教育问题,晒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困惑。昨日,三名全国政协委员,就如何在“微时代”搞好“微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借助“微工具”
创新教学模式
@顺*然:不要只用微博来看八卦,微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你只要点击“关注”就可以得到一个老师。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表示,“微时代”来临,客观上会让整个中国的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公平。对一些教育资源不发达的地区,学生们也有机会通过微博等网络工具,多渠道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杜惠平称,我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有极大的兴趣。比如,引进数字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克服学科布局限制所产生的教学资源建设“短板效应”;突破时空局限与学习模式的约束,推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变革,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可利用云计算和云服务提供的知识关联和节点关联功能,推动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构建知识积累、流动、共享和创新的新模式,实现知识获取、共享、创造和应用的新方法,全面推动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微信息良莠不齐
孩子认知易偏差
@一节又一节:让小孩子在微博上看动画片是很好的选择,可万万没想到会有儿童不宜的动画片,传播者应该要好好的反省一下,不要影响了祖国的花朵。
@呼lulu:日前,泾县一在校女生通过手机微信交友,竟然毫无留恋地抛别父母,义无反顾地投奔一大叔级微友,后来在民警的不懈规劝下,才同意与心急如焚的父母回家。真担心这些少不经事的孩子们。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表示,在“微时代”,微博、微信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如果学生不加分析地接受,将给学生的思想信念带来冲击,造成认知偏差。同时,学生往往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圈子,进行交流。这导致学生容易排斥其他群体,造成信息来源单一,观点容易片面,无法多角度看待问题。微博等新媒体使用不当,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大学生,学校也没有限制用手机,难免有学生在上课时玩手机、刷微博,进而影响学习。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还容易对新媒体产生依赖,做作业也通过微博、微信寻找网络和同学帮助,不利于自主学习。
同时,微时代是一个开放式的社交圈,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无限延伸,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外,学生在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时,因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不够,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未来如何引导学生保护个人隐私,保障人身安全不被侵害,将是高校和管理部门要思考的新课题。
专家建议
理性引导关注“看不到的世界”
如何用好微时代工具这把双刃剑,委员们各抒己见。王本朝表示,要发挥校方官方网站、微博的主流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在西南大学的官方微博、手机报上,学生们就可以了解学校的新闻、实用的信息,官博也会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
杜惠平表示,从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角度来看,有关“微”应用可能会有较大的积极作用。管理者要以积极和宽容的心态对待新媒体时代的微现象,将新媒体教育和传统教育有机结合。
王本朝认为,现在的家长更多关心的是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情况,而忽略了孩子们在微时代虚拟世界的状态。在他们的小圈子里,学生们的表现有时和生活中不一样,往往会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在微时代,家长要看到‘看不到的世界’。王本朝还表示,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微博上的不良信息进行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