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 加入收藏 | 学校地图

电话:400-0379-707 QQ:710034203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正文阅读

大学生调查感言:蚁族生活很艰辛 精神不消沉

发布时间:2010-09-27 20:59:00 点击:0
洛阳北大青鸟导读:  天津大学学生王佳第一次见到“蚁族”这个词是在网上,她当时的感受是“震撼”。但在实地暗访了“蚁族”之后,她平静了。<br />  “千里之行颠覆了我们之前设定的一些观点。”今年暑假,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1名学生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组成实践队,暗访了北京、上
  天津大学学生王佳第一次见到“蚁族”这个词是在网上,她当时的感受是“震撼”。但在实地暗访了“蚁族”之后,她平静了。
  “千里之行颠覆了我们之前设定的一些观点。”今年暑假,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1名学生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组成实践队,暗访了北京、上海的“蚁族”聚居区,以了解传说中“蚁族”的生存环境。他们在实践中,发现了很多意外之处。
  队员马楠说:“我们发现"蚁族"并不像传说的那样痛苦迷惘。现在我觉得,也许"蚁族"生活是一个很有价值并且应该去经历的时期。我们的父母也有这样的阶段,只不过经历的形式不一样。每一代人都要经历类似的阶段。”
  实践队11名队员以租房为名,暗访了北京唐家岭、上海小月河等“蚁族”聚居区,并与“蚁族”交流。他们发现,“蚁族”的生活条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绝大多数仍有较好的基本保障和稳定的工作,收入也不算太少。“他们对现状并非怨声载道,也不是极度消极,虽然有不满足,但他们对前途充满憧憬。”
  “"蚁族"现在虽然成为大众话题,但实质仍然是小众问题。”实践队撰文指出,“蚁族”并非想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只是社会的普通成员。一些媒体不恰当地渲染和引导会对读者产生误导,很多有关“蚁族”的报道过于脸谱化、简单化了。一味描写他们恶劣的生活环境并不能对青年产生积极的影响,正确引导青年人认识、学习“蚁族”精神中积极乐观的一面,是非常必要的。
  参加实践的郭子嘉同学说:“经过这次实地调查"蚁族"的生活状况,跟"蚁族"零距离接触,和他们聊生活、聊未来,我发现"蚁族"的现状并不像媒体所描述的那样。他们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虽然有些人确实生活得很艰辛,但是他们并不消沉,反而视之为奋斗的必经阶段。”
  “我们发现他们并不愿意被称为"蚁族"。他们不想别人去打扰他们的生活,更不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们阳光向上,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认为靠自己的打拼总会找到立足之地。”实践队队员赵耀说。
  实践队队员还认为,由于资历有深浅、能力有大小、学识有高低,人们的收入和生活状况有差异是正常的。在一个不同阶层能够正常流动的社会里,有“蚁族”存在并不可怕。人们对“蚁族”的关注,不应仅仅停留于他们困顿的过去、艰难的当下,而应把更多的目光转向让他们得以发展、实现社会流动的制度通道。
  实践队在调查中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或许是“蚁族”出现的因素之一。比如,一些大学生主修经济管理类学科,在三四线城市很难有用武之地,为了学有所用,不得不留在大城市。还有很多学生,虽然在其他城市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大城市无疑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据实践队队长陆辰介绍,虽然目前关于“蚁族”的讨论热热闹闹,但真正从大学生或者毕业生角度思考“蚁族”问题的资料偏少,这次调查的初衷正是实地感受“蚁族”的生活,获取第一手资料。
  这支实践队还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做了问卷调查。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是从网上了解到“蚁族”这个群体的,82.32%的人认为房价偏高、竞争压力大等客观因素是“蚁族”的主要成因,63.13%的人认为“蚁族”的生活状况“正常,完全可以接受”,12.63%的人选择了“很艰苦但可以忍受”,24.24%的人认为“令人难以忍受”。83.33%的人认为“蚁族”群体缺乏政策性保障。
  尽管如此,调查反映出一个“有趣的矛盾”:在旁观者眼中,“蚁族”的生活条件过于艰苦,大学生并不想成为“蚁族”。然而,66.1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毕业后仍会选择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发展。
分享该网页到: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 ①理论课
  • ②上机课
  • ③职业导向训练(COT)
  • ④指导学习课(DLC)
  • ⑤项目案例课
  • ⑥在线培训课(OLTL)
  • ⑦阶段项目课
  • ⑧毕业设计课
人才招聘 | 视频专区 | 专题活动 | 认证查询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