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之后,又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电视剧引领银屏热潮,那就是都市剧《蜗居》,它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剧中主人公为能在上海立足发展所经历的那份辛酸、那份欲哭无奈的感觉,牵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勾起了大学毕业生对“大城市,走还是留”的思考。就业,到底是该选择机会多压力大的一线大城市,还是该在二、三线城市开创自己的未来?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 '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部分大学生的青睐。
大城市里的生存
不断努力奋斗,考上好大学,在人才济济的大城市里谋得一个职位,这是很多人眼中成功的标志。同时,大城市里各种良好的社会资源,丰富多彩的生活,更多的机会,吸引着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
辉2001年大学毕业后,在晋城的一个效益非常好的单位顺利找到了工作,工资不少,消费不高。但是这些对于辉来说,却不如大城市给他的诱惑更强烈。到北京去发展,一直是他的梦想。2003年,辉经过努力终于考上北京某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如愿以偿留在了北京的一家软件公司。之后他开始了艰难的奋斗经历,如今已经结婚的他,还在租房子。为了在北京能给自己买一套房子,他还不打算要孩子。“负担确实很重,我和妻子的工资收入,加上双方父母的积蓄才刚够一套房子的首付,如果算上月供,生活质量真是不敢想象。”最近,辉回家看望父母,发现原来的同事都过上了有房有车的惬意生活,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我想,也许都是我争强好胜的一时冲动。”辉感慨着,但是他说自己已没有退路。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有大量像辉这样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但大城市高涨的房价,昂贵的生活成本和时间成本,让很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到底是不是对的?同时,这些问题也令很多毕业生在选择时,不再盲目迷恋大城市。马上就要走向社会的李冉把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我们如此拼搏和奋斗,到底是在追求什么?”
不同的生活追求
“大城市的热闹和繁华是别人的,和自己无关。”曾经做了一年“北漂”的小王谈起那段经历感触很深,“在北京有高档的消费场所,有最新的潮流服饰,有丰富的文化生活。但是那些都和我没关系。我住在阴暗的地下室里,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城市里奔波,没有亲人、朋友,渺小到只有自己还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成功之前,我们基本无法享受到大城市的各种特有资源。”最后,小王放弃了最初的选择,今年过年后回到了家乡。今年8月,她顺利考上了公务员。“在这里我的幸福感更多一些吧。有让人羡慕的职业,父母的疼爱,因为吃住都在家里,工资足够让自己过着很舒服的生活。”小王说。
麦可思发布的《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在2008年“211”院校的毕业生中,在地级及以下城市的实际就业率为44%。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今年通过网络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7761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34.2%的人就业首选省会城市或发达的地级市,其次是普通地级市(26.4%),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则降到了第三位,约为24.7%。也有数据显示,生活在二线城市的人幸福感更强。
今年山西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也能反映出这样的特点,与往年相比,到现在,毕业生已开始到全国各大城市跑招聘会的情况,今年的毕业生的出省率并不是很高。
务实的就业观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有研究表示,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各种城市问题与压力出现时,会出现城市人口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现象。大学毕业生由早先的大城市情结到如今务实地转战中小城市也符合这样的社会理论。大学生出现回流中小城市的现象,一方面是大城市生活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归属感不强。另一方面,中小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给大学生更多的优惠政策也成为吸引他们的原因。
据人力资源服务商'智联招聘'发布《2009年上半年职场薪酬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工作的起薪点有所下降:其中,上海的毕业生起薪平均值为2691元,下降了9.73%;北京的毕业生起薪平均值为2655元,下降了7.56%;深圳的毕业生起薪平均值为2575元,下降了5.2%;广州的毕业生期望薪酬下滑5.2%,为2573元。报告同时显示,大连、天津等二线城市的毕业生起薪降幅低于一线城市,而在一些三线城市和小城市,起薪还有一定幅度的上升,这也是吸引部分毕业生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原因。
对于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变化,
北大青鸟洛阳融科认为,也许这是大学毕业生无奈的退让,但这样的转变也有利于中小城市发展需求。越来越务实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是引导人才合理流动的一个良性信号。
对于就业,
洛阳融科就业指导老师指出:结合自身实际及就业市场情况进行进行合理规划,确实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